首页 资讯 正文

晚上去超市“薅羊毛”成了潮流?清仓折扣带来的“盲盒”与盲动

体育正文 33 0

晚上去超市“薅羊毛”成了潮流?清仓折扣带来的“盲盒”与盲动

晚上去超市“薅羊毛”成了潮流?清仓折扣带来的“盲盒”与盲动

“晚上8点后的超市就是打工人的天堂”“我不允许你放过这份薅羊毛攻略”……入夏以来(yǐlái),伴随人们夜间活动增多,围绕超市的晚间清仓(qīngcāng)优惠越发受到关注。记者发现,北京不少连锁超市,都有类似的“日清”时段与折扣。然而每天会剩下哪些(něixiē)东西犹如开盲(kāimáng)盒,“特别划算”的好物同样需要拼手速。买得(dé)“上头”又无法及时消化,细算下来可能没真正得到多少实惠……对待超市的打折揽客,消费者还(hái)需多些(duōxiē)理性。 七鲜超市和谐广场店(diàn),柜台边围满顾客。 折扣“越夜越美” 蹲守“有(yǒu)啥吃啥” 位于海淀区的物美学(měixué)清路店,是物美北京首家“学习胖东来(dōnglái)”的自主调改店。工作日晚上7点半,已有不少顾客在明亮宽敞的店内闲逛。网红现做美食(měishí)“肉蛋堡(bǎo)”档口前排起了长队,香气四溢的烘焙区和熟食区的试吃窗口前,消费者也接连不断。 “咱们先尝(xiāncháng),一会儿就开始打折了!”记者发现,此时到店的(de)顾客显得很有经验,步骤十分明确——“8点前试吃,8点后下手”。 事实上(shàng),对于(duìyú)不同品类的商品,所谓“晚间清仓”也有着不同的开始(kāishǐ)时段(shíduàn),常来的顾客已摸出了些许门道——像油菜、生菜等易坏的部分绿叶菜,在下午三四点就开始打(dǎ)6折;水果区域,4个小时没卖完的果切,不定时会被打上8折的标签;水产区域,帝王蟹、波士顿龙虾等昂贵食材,在下午3点就会开启5折售卖。 一位阿姨告诉记者,晚8点左右的第一波大规模“出清”,折(zhé)扣均为8折,但一些网红产品除外。例如声称“来自胖东来专柜”的小(xiǎo)甜红肠、香辣牛肉条,则(zé)是8.5折。不过,若有耐心再等等(děngděng),随着时间(shíjiān)流逝,折扣会降到8折,等熟食柜清空大概一大半时,会再降至7折…… 临近8点,各(gè)柜台陆续响起“打折了!打折了!”的声音,气氛也随之更为火热,熟食(shúshí)窗口前,白天散装售卖的几十种(jǐshízhǒng)诱人美食,被分装到塑料盒中按小份售卖。店员(diànyuán)不断贴着打折标签,顾客围着柜台绕成一圈,看到心仪商品就果断放入车内。肉禽柜台、烘焙(hōngbèi)区域也相当火热,五花肉、肋排、现烤面包、临期盒装糕点……纷纷开启降价(jiàngjià)处理。 十几公里外,六里桥(liùlǐqiáo)附近(fùjìn)的七鲜超市和谐广场店,每个工作日晚间也有着类似的热闹场景。听说生鲜品类8点开始打折,小田特意在下班后赶到超市。正好见到(jiàndào)一位店员抬着(táizhe)硕大的塑料筐走来,里面猪肉馅、小羊排、鱿鱼片……满满当当。 “赶上了!”她加快脚步,却(què)发现生鲜临期柜台前早已围满等待“捡便宜”的人。待店员将(jiāng)货品“哗啦啦”倒进柜台,人们立刻将柜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(lǐsāncéngwàisāncéng),凭小田的“战斗力”,根本挤不进去。 记者发现,由于(yóuyú)“扒拉”不动前面的人墙,不少顾客的策略是(shì),侧身从缝隙中伸进去一条胳膊,“摸”到(dào)东西再拿(ná)出来细瞧。“我看看这是啥,嘿,牛排!”一位父亲收获“战利品”后喜笑颜开,边向孩子展示边说,“明天咱们就吃牛排吧!” 一位(yīwèi)大姐向记者展示她的(de)收获,一条冰鲜河鲈鱼,原价23.8元,折后黄色价签11.9元;一袋牛肉,原价78元,折后不到(dào)40元。联想到仅仅(jǐnjǐn)几个小时前它们还有些“高不可攀”的身价,清仓价格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。 对比(duìbǐ)折后价格 正价商品难卖 “抢”到打折生鲜的大姐仔细端详手中(shǒuzhōng)的商品。 相较(jiào)秩序井然、多少显得有些清冷的白天时段,进入清仓时段的超市(chāoshì),少了那种人与人之间互不打扰的“疏离(shūlí)感”,犹如褪去华服的邻家女孩,显得十分亲切可人。 “这(zhè)个还能打折吗?”“几点(jǐdiǎn)能打7折啊?”……物美超市柜台前,店员一边卖力吆喝推销,顾客一边凑着(zhe)脸上(liǎnshàng)去热切询问。“就像是在逛菜市场一般,大家一起围在柜台前,特别热闹(rènào),还能讲价,有时候看到还没来得及贴上打折标签的产品,大胆地跟店员问一句‘打折吗’,相同的产品就能以低价买到。”小韩常在下班后,去物美超市“捡漏儿”一番(yīfān)。她不仅看中划算(huásuàn)的价格,还迷恋这一来一往中的人情味和烟火气。 “上次跟热情招呼我卖肉的大姨一交流,不仅获得(huòdé)了买一赠二的猪肉馅和半价的肋排(lēpái),阿姨还教我怎么做糖醋排骨。”在小韩看来(kànlái),这种逛(guàng)超市时得到的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实感,是躺在家里线上购物所不能替代的。 “快菜(kuàicài)有吗?”“生菜有吗”……七鲜超市的绿叶蔬菜货架前,店员正忙(zhèngmáng)得不可开交,将刚打印出来的一枚枚黄色特价标签(biāoqiān),贴在相应打折菜品上。面对身边举着各类菜品,不停询问(xúnwèn)有无特价的顾客,她干脆像抻面条般,将手中一大卷标签贴抖开(dǒukāi),和(hé)顾客一起寻找相应价签。“来,这个,您贴上吧!”接过价签的顾客,便可以为选中的菜品“自助打折”。 “买点红薯叶子,一焯水,拌个(gè)凉菜。”冯阿姨选了一捆蔬菜,价签显示只要1.99元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是第一次来,“听说超市晚间(wǎnjiān)有打折,没想到(méixiǎngdào)有这么多人(duōrén)!”冯阿姨称,自己也不是非买什么,外面太热,正好溜达一下,看看有哪些东西划算,也给明天(míngtiān)吃什么提供点儿思路。 这样的想法在顾客中很有代表性(dàibiǎoxìng),记者注意到,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折扣。但有了(le)特价商品作为对比,正价商品基本就“无人问津”了。有些(yǒuxiē)顾客拿起蔬菜,经询问发现没有特价标签后,又会放回原位。这对超市而言,无疑会使正价商品面临“卖不动”的窘境。一位抢(qiǎng)了两盒标价4.45元(yuán)肉馅的大姐(dàjiě)坦言,见过这一价格的肉馅,对十几块钱的原价可能就下不去手了,“反正不差那几个小时。” 易致(yìzhì)冲动消费 认清真实需求 “没人能空着手出来”,几乎所有逛“晚间清仓(qīngcāng)”超市的顾客,都会(huì)对这句话感同身受。 在物美超市,打折产品贴的(de)是白色标签,还用黑色字体标注着(zhe)折扣率。不时(bùshí)翻新的折扣仿佛在说“低到这价格了,不买就吃亏!”七鲜超市采用亮黄色作为折扣标签,沃尔玛的打折标签则是醒目的橙色,且直接标注着“节省××元”。这些抓眼球的刺激性(cìjīxìng)信息,极易(jíyì)令人冲动消费。 晚上9点15分,临近物美超市营业结束时,几乎(jīhū)每人手里都拿着至少五六种盒装熟食,在车里(chēlǐ)堆放十几种熟食的顾客,也不在少数。沃尔玛的烘焙区域,6个装的牛角包(bāo)和现烤蛋挞、16个装的特惠小餐(xiǎocān)包、17片装的大份吐司均以半价销售,让人们一边感叹“晚饭吃饱了,什么都吃不下”,一边又(yòu)觉得“来都来了,不能白来”,将(jiāng)这些大份的打折食品纷纷拿下。 “看着是便宜,但分量太大了(le),根本吃不完。”经常来逛清仓超市的李阿姨,有了几次(jǐcì)经验教训后,如今已经多了几分理性。“之前就买过(guò)17片装的大吐司,一看打5折才5块钱,多划算啊!但我跟老伴实在吃不了多少(duōshǎo),天气又热,很快就长毛了,只能扔掉。” 许先生也有这样的体验,第一次逛时看啥都好,一口气买了炸鸡、猪蹄、鸭货(yāhuò)、捞汁小海鲜等十几种熟食,准备回家(huíjiā)大快朵颐(dàkuàiduǒyí)。结果“眼大肚子小”,跟女友使劲儿吃(chī)也没吃完。第二天再一看,软塌塌的炸鸡,早已让人没了食欲。海鲜吃了还有闹肚子的风险,最后也都进了垃圾桶。“算一算实际上吃掉的比例(bǐlì),跟买新鲜正价产品其实(qíshí)差不多。” 吴女士则发现,超市的(de)“晚间清仓(qīngcāng)”,往往会令人陷入“没有需求,创造需求”的误区。“即便不是自己需要的,也容易因为打折(dǎzhé)而买下。”此前在烘焙区,她(tā)心仪的苹果派不打折,而一旁的贝果则有折扣。权衡一番后,她决定买下打折的尝尝,还不断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,“万一我爱吃呢?”结果,买下的打折贝果,并不是吴女士喜欢的口感(kǒugǎn),没吃几口就再也(zàiyě)不想(bùxiǎng)吃了。这样的体验让她非常懊恼,“没得到实惠,还浪费了食物,再也不想被清仓打折带着走了!”(记者 魏婧(wèijìng) 徐英波 文并摄) 更多(duō)精彩资讯(zīxùn)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(kě)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(xiànshàng)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晚上去超市“薅羊毛”成了潮流?清仓折扣带来的“盲盒”与盲动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